k8凯发七个低层超低能耗办公建筑

  新闻资讯     |      2024-01-26 11:39

  k8凯发项目整体造型取书籍的意象,方正规整k8凯发,结合设计优化满足了超低能耗建筑体型系数要求。建筑采用了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外墙采用预制夹心保温板,外窗采用三玻两腔镀银玻璃(充氩气)窗,保障室内环境舒适。面向内院的窗扇都可开启,确保内廊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室内所有空间均采用高效智能照明系统,地下室设置光导管设备,全年照明能耗降低约40%。项目采用地源热泵和太阳能光伏两种可再生能源应用形式。地源热泵系统较常规空调系统年节能量约3.9万kWh;太阳能光伏发电功率达56.7kWp,可满足建筑26%的用电需求。

  项目综合节能率达85%以上,投入运营后年节能量达115吨标煤,折合碳减排量299吨。

  项目位于无锡市惠山区桃源中路666号,用地面积2072㎡,总建筑面积1100㎡。

  项目在保留原有农民空斗墙砌体结构的基础上,加固结构体系,调整功能布局,在原有坡屋顶板上铺设复合轻质保温瓦/砖、板下吊顶铺设100mm厚EPS保温板,传热系数为0.18W/(㎡·K);墙面采用隔热反射涂料+保温腻子+80厚复合发泡聚氨酯板,传热系数为0.26W/(㎡·K);门窗采用玻璃钢内平开线W/(㎡·K),局部采用光电膜遮光玻璃窗,遮阳系数为0.20;应用保温与装修一体化、节能照明,风冷热泵加风机盘管系统、全热回收新风系统、空气源热水系统、能耗综合管理系统等绿色建筑技术、设备,探索了适宜江南地区既有建筑的超低能耗改造策略和方法。

  项目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孔家村,用地面积2800㎡,总建筑面积1255㎡。

  项目采用了高性能复合腔体装配式围护结构、轻型框式钢结构构件高速装配技术、农村分布式生态污水处理技术等多项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节能率达到93.26%。

  采用产能建筑设计技术和方法,在各栋建筑屋面和连廊上铺设太阳能光伏组件404块,装机容量达133kW,年发电量约14.4万kWh,不仅满足了本身能源消耗,还将额外产生的大量电能并入电网,使建筑成为了一个“小型发电站”。

  项目按零能耗建筑标准设计建造,以“千棵树”为设计意向,主体结构采用木结构,注重低碳建材应用,可循环材料占比达到93.8%。室外设置阶梯剧场,为人们提供户外活动空间。采用高性能围护结构,设置屋顶一体化光伏系统、直流微电网、智能照明、智能天窗系统等技术。项目太阳能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为279.8kWp,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6.9万kWh,完全满足建筑本身的能源消耗。

  项目预期年节约用电31.6万kWh,年节约用水1600吨,折合碳减排量274.4吨。

  试点示范内容:项目通过优化场地布局、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和窗墙比,并采用屋顶绿化、建筑遮阳一体化、高性能围护结构、一体双冷高效热泵、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和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等节能技术。实现了建筑节能率达到75%以上,显著降低建筑物能耗。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位于蔡甸区,结构独特、造型新颖,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立面为全玻璃幕墙。其中,文化中心包含剧场、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配套商业等,体育中心包含篮球、游泳、体育训练馆、电子竞技馆、配套商业等。项目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建设全过程,是中法两国合作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示范新城。

  1、项目进行场地布局优化,设置合理的建筑错层、架空,预留自然的流动空间,保障场地舒适性。

  4、针对立面为大面积玻璃幕墙的情况进行窗墙比优化,在非主要功能房间、电梯井、管井等区域设置衬墙降低建筑窗墙比。

  5、优化围护结构做法,由围护结构传热和太阳辐射引起的供暖空调负荷相比基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降低15%。

  6、优化玻璃幕墙立面开启扇,尽可能保证过渡季主要功能空间的自然通风效果。

  1、采用一体式双冷高效定频螺杆热泵机组和直流变频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3、电梯均为节能电梯,具有群控、变频调速拖动节能技术,并采用轿厢无人自动关灯技术。

  4、设计能效管理系统,可实现能耗数据的传输、存储、分析功能,针对实际运行中的能耗情况不断调整运行计划和优化用能设备。

  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能源替代,热泵机组性能指数设计选型满足COP≥4.4。通过以上优化措施,建筑能耗较现行节能标准降低幅度为18.37%,综合节能率达77.14%。

  派诺科技园二期厂房办公楼作为夏热冬暖地区首个超低能耗认证建筑,以小而美、会呼吸的特别概念,展现了美观、健康、舒适k8凯发、实用、环保且又个性化的高科技、现代化建筑内涵。

  珠海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作为具备科研特性的多功能业务场所,是与中山公园山水相连、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低碳节能的绿色建筑。珠海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被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地域建筑特点的气象业务基地,提供舒适健康的业务环境,满足科普、教育、休闲的使用需求,保护场地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建筑与场地景观有机结合,实现绿色建筑经济、社会服务性以及资源的可持续性。

  城市更新|郑昊:加强产业联动 做城市更新领域的安全专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